回到马克思的生产视角: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比较分析
2022-09-15分类号:F126;F091.91
【部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市委办公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要求。稳步推进共同富裕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本文通过比较新古典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种经济学理论蕴含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发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几乎没有为探讨共同富裕留下空间,而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新卡莱茨基模型虽然为探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些洞见,但其操作方案在本质上是分配视角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偏离了马克思强调的“生产视角”的优先性原则。以“劳动纪律-总需求”模型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模型,综合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真正回归马克思的生产视角的理论模型,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劳动过程 工资导向型增长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国家理论演进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1YJC79003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国有企业生产组织创新与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720221030)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评论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