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苏通江段刀鲚产卵场的初步研究
2022-08-01分类号:S931.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摘要】为揭示苏通江段刀鲚早期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本实验于2018—2020年每年5~8月对该江段累计进行84 d的早期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刀鲚受精卵646枚,其中2019年采集到328枚,占总数的50.77%;其中在4月没有采集到刀鲚受精卵,5和6月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月份,各年采集到刀鲚受精卵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15日(4.96枚/100 m~3),6月16日(26.48枚/100 m~3),5月24日(26.11枚/100 m~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采样断面空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丰度分布江左岸(1.42枚/100 m~3)>江右岸(0.87枚/100 m~3)>江心(0.69枚/100 m~3);苏通江段下游S1(崇明岛绿华镇水域)和S2(海门市新通海沙水域)、中游S5(南通港闸区水域)和上游S8(如皋长青沙典园水域)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平均丰度和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采集断面;环境因子分析显示,刀鲚受精卵丰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采集到刀鲚受精卵的丰度较高。结果表明,5和6月为长江苏通江段刀鲚产卵高峰期,在水温21.1~25.3°C、溶氧6.80~7.41 mg/L范围内适宜刀鲚产卵,推测崇明岛绿华镇、海门市新通海沙、南通港闸区和如皋长青沙典园附近水域为刀鲚的潜在产卵场。本研究调查数据为开展刀鲚资源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关键词】刀鲚 产卵场 苏通江段 鱼类早期资源 时空分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205);; 农业农村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213013500804)~~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