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菌根化马尾松苗生长形态对干旱及复水响应

2022-07-22分类号:S791.248

【作者】王艺  杨凯来  
【部门】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目的】研究5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幼苗在持续干旱和复水后生长、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筛选优良菌根苗,为马尾松抗旱栽培育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幼苗为宿主,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 (Suillus luteus)、褐环乳牛肝菌1 Suillus luteu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以未接种的幼苗作为对照(CK),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对接种和未接种处理幼苗进行持续干旱7 d、14 d、21 d、28 d、35 d处理和持续干旱14 d、21 d、28 d后复水处理,比较分析苗木的生长情况、根系结构及养分吸收情况。【结果】在持续干旱的情况下,菌株幼苗高度、地径、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幼苗生物量和养分(N、P、K)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胁迫的21 d达最大值;5种菌根苗的各项指标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1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7.8 %和36.5%,生物量提高48.3 %,根长、根粗、侧根长、侧根数、根体积分别提高67 %、45 %、204 %、122 %、450 %,N、P、K含量分别增加129 %、111 %、212 %。复水后菌根幼苗的恢复能力明显高于对照,轻度至中度干旱胁迫(14~21 d)后复水有利于菌根化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重度干旱胁迫(28~35 d)对马尾松幼苗产生了一定伤害,复水后生长难以恢复;复水后褐环乳牛肝菌1显著促进了苗木根长、侧根数生长,胁迫14 d复水后达最大,增幅为59.6 %、23.5 %。持续干旱及复水后苗木的生物量与P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接种彩色豆马勃复水后的马尾松菌根苗生物量与根长、>5cm侧根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了苗木生物量,促进根部生长及养分吸收,增加持续干旱和复水后苗木的抗逆性。在轻度干旱地区选择褐环乳牛肝菌1进行菌根化育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苗木对干旱的适应性。
【关键词】马尾松  菌根  干旱  复水  生长形态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ZK(2022)一般207];; 贵州省高原山地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贵州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贵州省科技基金[(2018)1072];;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60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0537);;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8)134];; 贵州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GZMU[2019]YB18)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