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云南低纬高原甘蔗梢腐病菌检测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2022-07-21分类号:S435.661

【作者】王晓燕  仓晓燕  李文凤  李婕  李银煳  单红丽  张荣跃  卢文洁  黄应昆  
【部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云南省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摘要】【目的】云南地处低纬高原,作为中国第二大蔗区,近年来因多雨高湿加上感病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由镰刀菌引起的甘蔗梢腐病在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扩散蔓延成灾,蔗糖产业严重减产减糖,面临严峻灾害威胁。为实现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梢腐病的抗病育种和精准科学防控,亟需明确该病的病原菌种类、优势种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以采自云南省耿马县、孟连县、澜沧县勐滨镇、新平县、澜沧县、澜沧县上允镇、开远市和弥勒市等不同蔗区的14份梢腐病样品为材料,分别利用基于核糖体DNA非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设计的梢腐病特异性检测引物Fv-F4/Fv-R4和Fp-F3/Fp-R3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和Fusarium proliferatum(Fp)进行PCR检测。【结果】14份梢腐病样品中有12份均检测到2种梢腐病病原菌,存在混合侵染现象。选取7份混合侵染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Fv(MZ126549-MZ126555)和Fp(MZ102259-MZ102265)序列分别与已报道的Fv菌株20(KU508286)和Fv德宏菌株(KJ629482)的同源性为98.6% ~ 100%和100%。系统进化树中云南蔗区梢腐病病原菌主要分成两组,即Fv组和Fp组。除来自云南澜沧ROC 25和云南弥勒福农10-1405上的Fv单独聚为一个小组外,在Fv组中,5个混合侵染样品与不同地理来源Fv菌株聚为一组,并与F. oxysporum(广西菌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就Fp而言,本研究获得的Fp序列与不同地理来源Fp菌株聚为一组。【结论】初步确认Fv和Fp是低纬高原云南蔗区梢腐病的主要病原,且普遍存在混合侵染。
【关键词】甘蔗  梢腐病菌  优势种鉴定  系统进化分析
【基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170303);; 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8LJRC56);;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YNGZTX-4-92)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