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凯尔盖朗海台南象海豹繁殖后运动行为特征分析
2022-07-05分类号:Q958.8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地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南象海豹(Mirounga leonina)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捕食者,研究该生物行为特征在生态学与生物海洋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针对凯尔盖朗地区南象海豹的区域性行为特点研究则少有论及。基于凯尔盖朗海台北部安置在南象海豹身上的盐度-温度-深度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CTD)所收集的数据,运用切换状态空间模型(switching state-space model,SSSM)预测了南象海豹的真实水平运动状况,并分析了其觅食时对水团利用情况以及潜水特征。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食物资源的不均匀分布驱动南象海豹向生产力更高区域迁徙,它们主要聚集在3个生产力较高的区域进行觅食,其中凯尔盖朗海台东部的觅食区为大部分南象海豹的迁徙目标;垂直方向上,南象海豹的潜水行为不受光照水平影响且个体间运动表现差异显著,但具有频次高、深度大的特征,同时将捕食区间限制在冬季水(WW)附近,这可能是在捕食对象分布与种间竞争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凯尔盖朗群岛南象海豹繁殖后运动行为的认知,以期为今后更好地了解海洋捕食者的运动行为和生态特性,从而进一步阐释南极生态系统功能。
【关键词】南象海豹 凯尔盖朗群岛 动物CTD数据集 南极 切换状态空间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77618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406801);; 国家海洋局极地国际治理问题研究项目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