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体明见性的道德教育
2022-08-25分类号:G41
【部门】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当前德育主要基于道德规范,忽视个体明见性。如果德育要在个体行为与道德规范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它必须触发个体明见性的情感体验,后者才是德育在个体内心发生教育影响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并不是它表面所显示的那种基于道德规范的实践,德育始终是要建立在个体内隐的、生成于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原生意识之上。这样的德育不仅可以把我们引向我们心心念念的道德世界,也可以让个人在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情感与自我呈现中产生自主的道德行动。这种德育路径不是原来的结构外烁,也不是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破坏性批判,而是借助现象学还原到我们生命的原初体验,它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也可以阻断对个体生命的无意识集体控制。
【关键词】个体明见性 内心体验 还原 验前 超越
【基金】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盛开与怒放: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8CYMJ14);;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青少年道德社会化所面临的复杂境遇及其教育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9YJA880072)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