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西北太平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差异
2022-07-15分类号:S931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摘要】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N~48°N和150°E~170°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为9月0.9∶0.1、10月0.7∶0.3、11月0.8∶0.2,显然每月SST贡献率都是最高的,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0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关键词】柔鱼 西北太平洋 栖息地指数模型 不同权重 厄尔尼诺 拉尼娜
【基金】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项目(202107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906073);;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3000);; 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KF002)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