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澜沧江-怒江中上游河段水温时空特性及差异分析

2022-09-14分类号:P333

【作者】裘思谦  许尤  徐雅倩  赵星星  龙良红  纪道斌  杨正健  
【部门】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三峡大学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摘要】为探究自然河段与梯级水库段水温时空变化的差异,于2016—2020年选取了32个监测断面进行原位水温监测,并采用水温沿程变化率、库水替换次数、水体滞留时间、水温连续性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干流无水电站建设的怒江和有梯级水库建设的澜沧江的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怒江与澜沧江建库前的水温在纵向上呈现出较好的连续性特征,与气温沿程变化基本一致;水温非连续性强度均值仅为0.04,表明自然因素对水温空间连续性的影响有限。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怒江不同时期水温沿程变化率略有差异,1月最大为1.32℃·100km~(-1),10月最小为1.02℃·100km~(-1)。怒江平均水温沿程变化率(1.17±0.12)℃·100km~(-1)高于自然状态下的澜沧江(0.58±0.11)℃·100km~(-1),两河流的流量的差异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显著改变了澜沧江中上游河段的水温沿程自然变化特征,受水库下泄水温滞后效应的影响,水温沿程出现明显的落差且波动剧烈。黄登水库是对水温空间连续性破坏明显的水库,水温非连续性强度显著高于其他水库,而乌弄龙、里底、大华桥水温非连续性强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接近自然河流状态。梯级开发对水温空间连续性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受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单库规模、调节性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类型水库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水温  时空变化  连续性  澜沧江  怒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U2040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9069,51779128,51879099)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