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极端环境风险评价

2022-09-15分类号:X24;X820.4

【作者】金孙梅  侯光良  许长军  文德卓玛  高靖易  
【部门】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摘要】青藏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对生命体构成严峻威胁,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选用海拔、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及绝对含氧量自然因子指标,采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两种模型,构建以1 km×1 km栅格为研究单元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指数分区,并判断极端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协调性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因子指标中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海拔、绝对含氧量对乡村居民点分布贡献率较大,且高原全年体感最佳期出现在8月,1月的寒冷条件极大限制着人类活动。(2)两种模型构建的高原极端环境指数(EEI)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根据EEI数值高低将高原环境划分为低极端区、较低极端区、中极端区、较高极端区和高极端区。低极端区仅局限于藏南谷地,较低极端区以高原边缘河谷和横断山区为主体,中极端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川西高原、青海南部及藏东南谷地等地区,较高极端区面积占比最大且广布高山,高极端区分布在羌塘高原和西部少量高大山脉。(3)低-较低极端区环境与人类活动协调性高,中-高极端区突显出的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矛盾则与放牧活动、开展基建工程和城镇化建设有关。
【关键词】青藏高原  环境评价  人类活动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65);; 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由探索类研究项目(TGEZT-2021-07)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