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22-08-01分类号:R565.1

【作者】原程  张玉先  王孟雪  黄炳林  辛明强  尹小刚  胡国华  张明聪  
【部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针对东北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早春低温、保墒能力差,导致单产水平较低等问题,探究玉米大豆轮作模式下不同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大豆田土壤温湿度、大豆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大豆产量稳定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方法】试验于 2019—2020 年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进行,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当地主栽品种黑河 43 为试验材料,设置4 种不同的中耕处理:常规培土(T1)、提前培土(T2)、常规深松(T3)和提前深松(T4),研究中耕时间和深度对土壤温湿度、大豆叶面积指数、株高、气体交换参数、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相同中耕深度的基础上,提前培土处理(T2)较常规培土处理(T1),盛花期(R2 期)土壤温度和湿度分别提高 5.88%—6.54%、3.57%—4.03%(P<0.05)。【结论】提前深松处理(T4)能够改善土壤温度和湿度,提高气体交换参数,促进植株净光合产物积累,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大豆产量,适宜于东北北部旱作农业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耕  大豆  光合特性  干物质  产量
【基金】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2021ZXJ05B0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XYB2014-0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三横三纵支持计划(TDJH2020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