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
2022-09-28分类号:F832.35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农村合作金融在历经坎坷中砥砺前行,实现了从“水土不服”到“入乡随俗”的历史转变。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在积极探索中从无到有;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在正式确立中异化初现;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合作金融在异化频发中曲折前进;四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合作金融在“三位一体”中创新发展。回顾历史,农村合作金融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制度优势使其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制度变迁和立法缺失是农村合作金融产生异化的主要原因。展望未来,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数字技术的赋能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制度创新将成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两大趋势,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中需要完善立法,加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数字化转型和促进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共同组成有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 三位一体 乡村振兴 路径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移动互联时代农村普惠金融机制创新的案例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8XN0003)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