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治理
2022-05-15分类号:F323.8
【部门】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内涵不仅指的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还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以及人能力受限。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产生,例如脱贫攻坚政策性因素、社会结构转型与人口流动带来的贫困、社会保障不健全性的贫困、自然地理因素带来的贫困、身心限制及能力不足等因素。目前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决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总结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相对贫困的分析,在城乡融合角度研究相对贫困,还要重视贫困的社会治理转向,构建中国特色减贫话语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后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缓解贫困
【基金】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发展人类学视阈下大兴安岭南麓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研究”(17CMZ041)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