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低碳利用绩效测算与时空分异
2022-04-29分类号:F323.211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赫尔辛基大学农业与林业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摘要】推进耕地利用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暖化威胁的有效途径。在核算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基础上,应用GB-US-S-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低碳利用绩效,进而分析绩效时空特征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中国耕地利用碳排放、碳吸收、净碳汇强度依次为1.980 t·hm~(-2)、5.624 t·hm~(-2)、3.644 t·hm~(-2),各省份耕地利用系统均呈碳盈余状态。(2)全国耕地低碳利用绩效历经剧烈起伏、缓慢上升、波动不定、高速增长四个阶段。根据初始绩效和变化率,可将省域划分为低效高潜型(北京等15地)、低效平稳型(江苏等4地)、高效平稳型(重庆等3地)、高效低潜型(湖北等3地)、高效高潜型(吉林等5地)。期初,高、低效省份分别聚集于西南、西北;期末,高效省份主要位于西北、东北,低效省份集中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3)全国、中部、东部的绩效不存在σ收敛,东北和西部的绩效遵循σ收敛。全国及四大区域绩效均呈β收敛,省份间存在追赶趋势。本文可为制定区域差异化耕地利用低碳转型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低碳绩效 耕地利用碳排放 作物碳汇 SBM模型 时空分异 收敛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04127)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