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及影响因素
2022-06-09分类号:F327;F299.27
【部门】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精准扶贫软科学研究基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城乡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案例,运用熵值法计算长三角地区2008—2018年城乡融合发展指数,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结构向“Σ”转变的空间演变特征,空间融合发展水平和社会融合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大致呈现出“Σ”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呈现出“高低高”的圈层结构特征,生活融合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地理探测器模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高级化、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财政分权有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偏离、城乡基本建设支出比例不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从时间变化上看,政府力量在逐步减弱,市场力量在逐渐增强。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空间演化 长三角地区 形成机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8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YJCZH080);; 河南省社科调研课题(SKL-2021-2855)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