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石鲷低氧耐受能力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
2022-05-05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摘要】为阐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低氧耐受能力及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查明了2种不同规格斑石鲷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 P_(crit))和失去平衡点(loss equilibrium, LOE)时的溶解氧浓度,观察了自然耗氧条件下其呼吸行为变化,分析了低氧胁迫和恢复溶解氧过程中血液皮质醇和葡萄糖含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数目,红细胞积压(hematocrit, HCT)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23.0±0.5) ℃、氨氮浓度小于0.5 mg/L、亚硝酸盐浓度0~0.05 mg/L,盐度30、pH 7.80条件下,200 g和50 g斑石鲷P_(crit)值分别为(4.05±0.09)和(3.15±0.12) mg/L,LOE值分别为(1.16±0.08)和(0.93±0.11) mg/L,且50 g斑石鲷到达LOE值时间(t=480 min)晚于200 g斑石鲷(t=110 min);自然耗氧过程中,2种规格斑石鲷呼吸频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P_(crit)值处显著升高,达到最大值(P<0.05)。低氧胁迫导致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在LOE值处达到最大值(P0.05)。综上,50 g斑石鲷与200 g斑石鲷相比,其低氧耐受能力更强,200 g斑石鲷对低氧胁迫应激反应更敏感,2种规格斑石鲷均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提高血液WBC和RBC数目、皮质醇、葡萄糖和Hb浓度,增强对溶解氧的吸收利用,应对低氧胁迫导致的生理状态改变,相关结果为斑石鲷高效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斑石鲷 低氧耐受 呼吸频率 血液学 生理生化
【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9YFD0900904);;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8SDKJ0303-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603022020008; 2020TD51)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