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热点区判别与其影响因素
2022-04-01分类号:F301.2;F125
【部门】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监测区域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发生剧烈变化的热点区域更是研究的重要部分,有效识别热点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保护保护土地生态环境、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本文利用欧洲航天局(ESA)气候变化倡议的长期时间序列土地覆盖数据集(CCI-LC)对“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进行分析,根据变化面积、相对变化速率及其聚集程度建立了热点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结果]根据土地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992-2020年“一带一路”典型区内总共有5.46%的面积发生了变化,建设用地净增加面积最多,为24.61万km~(2),相对变化速率在2000-2010年内最高,为76.94%。热点识别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内土地覆盖变化最剧烈,不同时期的热点区域内主要的转型特征不同,1992-2000年主要表现为耕地的增加,2000-2010年主要表现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扩张,2010-2020年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增多和林地的砍伐与恢复。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0到200m的海拔范围内,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随海拔升高不断减少。热带多雨气候区域内热点占比最大,而其他气候类型对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的影响较小。社会经济因素对于热点区域内的像元数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数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两者结合可以解释全部热点的86.46%。[结论]因此,本文研究探明的热点区域和影响因素可以为“一带一路”典型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 热点识别 地理探测器 “一带一路”
【基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资助(STEP)“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2019QZKK0603);;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壤侵蚀评估及其调控策略”(XDA200402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