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a安徽省耕地非农化时空分布特征及扩散路径
2022-05-17分类号:F323.211
【部门】池州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 池州学院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研究中心
【摘要】[目的]为探明区域耕地非农化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路径,实现对安徽省耕地资源的保护及精准管理。[方法]基于1980、1990、2000、2010、2020年安徽省LUCC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并借鉴重心迁移模型,探究安徽省县域耕地非农化过程及空间分布关系。[结果](1)近40年安徽省耕地非农化面积差异明显,4个不同阶段耕地非农化面积呈不断增长态势,耕地非农化强度趋向于皖中最大,皖北次之,皖南最小的格局。(2)县域耕地非农化速度等级空间分布地域差异性显著,皖南速度最快,皖北最慢。耕地非农化速度等级自小到大的重心点密度逐渐降低,整体波动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且波动幅度逐步提升。耕地非农化速度重心点的轨迹表明近40年安徽省耕地非农化历经了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又逐渐收敛的过程。(3)耕地非农化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且距离不断变小,空间形态上呈现Y型,非农化路径表现为先远离后靠近的扩散态势。非农化重心一直偏安徽省几何中心以北。[结论]揭示了安徽省耕地非农化演进过程及扩散路径,为政府部门掌握耕地变化以及保护耕地资源提供对策。
【关键词】耕地 非农化 扩散路径 态势 安徽省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自然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组合模型的安徽省城镇化演进阶段特征及对资源环境影响前景研究”(KJ2014A175);;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石台县茶园土壤-茶树-茶汤系统硒元素富集和迁移规律研究”(KJ2021A1137);;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018ylzy04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