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2022-04-16分类号:F327
【部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石河子大学
【摘要】[目的] 分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竞争力优势度和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现状及合理性,为乡村振兴产业动力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国为参照,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和Esteban-Marquillas偏离份额法拓展模型,综合探析山西省农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现状。[结果] 2000—2019年间,山西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农林牧渔业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与全国同产业比值稳定在1.225%。结构比例演变相对稳定,以种植业为主,牧业为辅,渔业林业比重低;结构调整以种植业略下降,林业略提升为主要特征。农作物以谷物、豆类、薯类具有比较优势,尤以谷子、胡麻籽、高粱、绿豆、红小豆比较优势明显,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偏离效应分析显示:种植业规模增长明显,但结构、竞争力、资源配置均处于劣势;林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合理,但规模小,不具竞争力;牧业发展规模、竞争力、资源配置优势均较好,但结构尚不合理;渔业产业规模小,增长优势不明显,结构发展程度低,竞争力差。动态变化中份额分量演变高度一致,种植业和牧业呈现明显的正负交替和此消彼长态势。农业经济增长优势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依次减弱的趋势,各地区结构偏离效应均为负,份额和结构分量区域间差异较小;竞争和配置分量偏离效应空间分布复杂,差异较大。[结论] 与全国相比,研究期内山西农业经济增长趋势不明显,竞争力低于全国水平。其中种植业和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资源配置合理性;林业结构和资源基础好,但发展较晚,亟待提高竞争力;渔业规模小,发展程度尚低。不同地区之间的协同性较差,可通过优化结构和分工,提高区域协作能力。
【关键词】农业经济 产业结构 比较优势 偏离效应 山西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17AJY019);;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主要讲话重要指示——山西立足‘特’‘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研究”(2020ZD01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