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24分类号:F323.211
【部门】南宁师范大学自然资源与测绘学院
【摘要】[目的]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是我国重要战略部署。探究广西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差异化管控和引导耕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2003—2019年广西耕地“非粮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进行耕地“非粮化”空间集聚效应分析,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耕地“非粮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 2003—2019年,广西耕地“非粮化”程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共经历3个阶段。(2) 广西耕地“非粮化”空间上整体呈现出“西南高—西北低”格局,并表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非粮化”现象以广西西南部崇左市最为突出。(3) 耕地地势起伏度、年降水量、第一产业比重、土地生产率和城镇化率等8个因素是形成广西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耕地“非粮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此制定差异化管控对策,对缓解耕地“非粮化”,促进耕地有效管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耕地“非粮化” 粮食安全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广西
【基金】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珠江-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发展研究”(2021KY0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四维度’的边境耕地多功能利用与国家战略农田划定研究——以广西边境地区为例”(4206104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