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涉农职业教育增强服务乡村振兴适应性的实践困境及破解策略

2022-06-15分类号:F323;G719.2

【作者】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部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关键词】增强适应性  乡村振兴  涉农职业教育  村教共兴
【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有经费课题“重庆两翼地区高职园林类专业服务脱贫户可持续生计的路径与机制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GX-051,项目主持人:刘红梅)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与职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