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
2022-04-29分类号:F822.0;F724.6;F832.33;F272.3
【部门】贵州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金融实验室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调控机制。整体上互联网金融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基于GMM方法对2007—2019年我国194家银行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适度宽松的价格型、数量型货币政策都能扩大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研究发现4种细分互联网金融业态——支付结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信息处理也都一致弱化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机制。异质性检验与银行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相比城商行、农商行、外资银行等中小银行,国有、股份制等大型银行更能缓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影响。另外,互联网金融被纳入监管体系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调控作用仍然有效,但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银行风险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抑制。最后本文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制定者等提出有关建议,这对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以及稳定金融风险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价格型货币政策 数量型货币政策 银行风险水平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普惠金融视域下西南民族地区防返贫监测及长效帮扶机制研究”(21BMZ029)
【所属期刊栏目】统计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