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开发迹地植被群落自然恢复动态特征
2022-06-15分类号:Q948
【部门】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省红枣重点实验室/延安大学
【摘要】为揭示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植被群落演替规律,探究不同恢复年限油井迹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在陕北黄土高原典型石油开发区选取不同自然恢复年限的油井开发迹地,开展植被群落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随恢复年限增加,油井迹地植物群落科、属、种均有所增加,豆科、菊科、禾本科物种占比最大。2)从恢复1年到20年群落草本盖度、物种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4.04%、160.00%、168.68%和49.21%;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也随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而均匀度指数则先增大后减小;恢复20年时群落盖度和植物个体数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草地(P 0.05)。4)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总石油烃含量、土壤容重、全氮等指标显著相关(P <0.05);土壤理化指标对油井迹地恢复过程物种变化特征的解释率为62.13%,但不同物种对土壤养分指标的响应有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油井开发迹地自然恢复过程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呈协同变化的关系,总体朝自然恢复草地的方向恢复。
【关键词】石油污染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 土壤养分 物种多样性 冗余分析 黄土高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7086);; 延安大学校级科研计划项目(YDY2020-3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10719054)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