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吗——理论假说与省级证据
2022-06-07分类号:F124.7;F49
【部门】韶关学院商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偏向性视角,理论诠释了人工智能的数据偏向、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性对行业之间、要素之间和异质性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发展有利于缩小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但会显著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并提高劳动者技能溢价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人工智能发展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区域和时期异质性,中西部人工智能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与全国样本一致,但东部人工智能发展对行业收入差距、东部整体和服务业部门的劳动份额影响不显著,人工智能对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阶段。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生产率在人工智能与收入差距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或遮掩作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 收入差距 劳动收入份额 技能溢价 劳动生产率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字经济视角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GD20CYJ22);;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东省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2020GXJK136);; 韶关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新贸易形势下知识产权保护对广东省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机理和路径研究”(SZ2019SK01)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