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蛙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组织病理分析
2022-04-07分类号:S943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探讨大口黑鲈蛙病毒(LMBV)的分子流行规律及在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实验对2019—2021年采集的723份患病大口黑鲈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结果显示,LMBV的阳性率为63.62%,挑选阳性样品接种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共获得93株LMBV。通过对分离株MCP、ATP酶、DNA聚合酶和甲基转移酶基因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发现上述基因在LMBV分离株中均保守,其中MCP、ATP酶基因一致性均为100.0%、甲基转移酶基因一致性为99.7%~100.0%、DNA聚合酶基因一致性为99.8%~100.0%。选取1株LMBV毒株感染健康大口黑鲈,采用qPCR方法对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口黑鲈蛙病毒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肠和脑等组织中均有分布,人工感染LMBV后的前5天病毒载量逐步升高;感染后第5天,心脏中病毒载量最高(9.5×10~5个/mg拷贝),脑组织中病毒载量最低(2.9×10~2个/mg拷贝)。组织病理结果表明,LMBV可导致大口黑鲈多种组织坏死,其中肝脏、肾脏和心脏病变较为严重,典型病理特征包括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窦扩张、核质疏散;肾组织细胞疏散、巨噬细胞破裂;心室外膜纤维坏死等。实验结果可为大口黑鲈蛙病毒病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口黑鲈蛙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组织病理 荧光定量PCR (qPCR)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090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2589);;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专项(2019KJ140,2019KJ141);; 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六大产业)专项基金项目“海洋源虹彩病毒高效疫苗创制与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SJ-XT4);;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30045)~~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