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

2022-05-25分类号:S663.4

【作者】宋海岩  涂美艳  廖明安  陈栋  李靖  孙淑霞  徐子鸿  刘春阳  江国良  
【部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果茶站  
【摘要】【目的】探讨猕猴桃果肉颜色差异的生理机制,为猕猴桃果肉颜色定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6个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选择果实发育代表性时期采样,测试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总酸、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总酚、类黄酮和主要色素含量,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及与果肉颜色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品种果实发育期主要生理指标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红实2号’和‘金实1号’整个果实发育期保持着较高总酚、Vc和总酸含量,且在DPPH、ABTS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上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果实采收前期,‘红阳’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5个品种、且酸含量最低,‘翠玉’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各相关生理指标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类黄酮含量与各品种果实色素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羟自由基清除率、Vc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与多个品种果实色素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各品种果肉色素含量相关性没有一致性。【结论】猕猴桃果肉呈色差异与部分生理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选育种时可通过父母本果肉颜色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匹配的亲本配置组合。
【关键词】猕猴桃  果实发育期  品质  抗氧化活性  果肉颜色  相关性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猕猴桃成都综合试验站(CARS-026);;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20JDTD0032,2021YFYZ0023);; 四川水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经费(30108-12-000005);; 成都市科技计划(2020-YF09-00096-SN)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