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矿区琵琶柴重金属富集特征及污染评价
2022-05-20分类号:X53;X825
【部门】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新疆环境污染监控与风险预警重点实验室 新疆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环境准噶尔荒漠绿洲交错区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疆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以卡拉麦里山南部露天煤矿区为例,分析了荒漠优势植物琵琶柴和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富集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评价了6种重金属Zn、Cu、Cr、Pb、Hg、As的污染状况并探究其来源。【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方法分析琵琶柴重金属富集特征及空间分布关系,分析污染源评价潜在生态危险性。【结果】土壤样本Cr、Pb、As超标率大于70%,且均值都超过了昌吉州背景值,琵琶柴整株样本Hg超标率为23.08%,超标率均低于土壤,说明研究区琵琶柴受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小于土壤;琵琶柴中Hg的富集系数(3.658)远大于其他元素,表明琵琶柴对Hg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将琵琶柴作为矿区生态修复的优势植物进行重金属Hg的修复;除Pb外,其他元素滞留率均为正,说明在琵琶柴根部其都存在一定的耐受性;Zn、Cu主要来自地壳源,其他元素由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尤其Hg受矿区扰动影响较大且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险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和植物Zn、Cu、Cr、Pb、As 5种元素污染相对较轻,Hg污染较为严重,琵琶柴中Cu、Cr、As分布规律相似,可能具有同源性,琵琶柴As与土壤As空间分布相似,矿区内部和下风向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主要区域。【结论】研究区土壤中超标的元素在琵琶柴中含量较低,同时琵琶柴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可作为优势种进行生态修复。
【关键词】矿区 土壤 琵琶柴 重金属 富集特征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创新环境(人才、基地)建设专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设)(PT203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青年项目(XJEDU2021Y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博士”计划项目(tcbs201821)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