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基因(Lv-SPH)的克隆及免疫应答特征

2022-05-01分类号:S945.49

【作者】尹丝雨  何雨欣  于娇  张亦陈  刘逸尘  耿绪云  孙金生  
【部门】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摘要】丝氨酸蛋白酶(SP)是一类分布广泛的蛋白水解酶,行使着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消化作用、血液凝结、胚胎发育和免疫应答过程等,但在甲壳动物中仅见初步报道。对虾的养殖持续面临着病害的困扰,深入开展对虾免疫防御机制研究,将会为寻找抗病新思路提供借鉴。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新的凡纳滨对虾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serine protease homologs, SPHs)基因(Lv-SPH)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其序列特点,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探讨了其组织分布特征和应答病毒感染的表达变化模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全长1 249 bp,开放阅读框(ORF)区长1 005 bp,5′-UTR为156 bp,3′-UTR为88 bp,ORF区编码334个氨基酸,氨基端的16个氨基酸为预测的信号肽序列。经在线分析软件SMART分析显示,Lv-SPH含有一个clip结构域和一个高度保守的SP结构域(Tryp-SPc),后者具有3分子活性催化位点,前2个是组氨酸和天冬氨酸,第3位为甘氨酸。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各种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心脏和肠道中广泛表达,而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注射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后24 h,Lv-SPH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病毒感染后48 h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组的3倍。Lv-SPH具备典型的SPH家族成员特征,具有一定的组织表达特异性,WSSV可以显著诱导该基因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WSSV引发的凡纳滨对虾免疫应答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对虾天然免疫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在对虾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丝氨酸蛋白酶同源物  基因表达  病毒感染  天然免疫应答
【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9JCYBJC29700,15JCZDJC338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2299);;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TJAE2015005)~~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