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和大湖养殖对“华海1号”团头鲂鱼肉品质的影响
2022-05-11分类号:S965.119
【部门】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湖南喜味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长江经济带大宗水生生物产业绿色发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摘要】为探究不同养殖模式培育的体系新品种“华海1号”团头鲂的品质差异,本研究以不同养殖模式(池塘组及大湖组)的“华海1号”团头鲂为对象,采用色差仪、质构仪对其表观及质地进行测定,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对营养特性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大湖养殖团头鲂空壳率以及其肉质的亮度、白度、弹性、咀嚼性、回复性均显著高于池塘养组,且大湖组肌肉水分含量更高,粗脂肪含量更低。池塘组和大湖组鱼肉EAA/TAA及EAA/NEAA比值分别为0.41、0.82以及0.38、0.72均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必需氨基酸构成。池塘组必需氨基酸指数虽高于大湖组,但其必需氨基酸中仅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大湖组,而大湖组鱼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及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池塘组的1.05倍及1.01倍,且大湖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21.09%,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提升4.00%,EPA和DHA含量为池塘组的14.20倍和7.51倍,故大湖组鱼肉营养更为均衡。池塘组鱼肉谷氨酸及丙氨酸TAV值均大于1,大湖组赖氨酸TAV值大于1,但大湖组鱼肉中鲜味及甜味氨基酸总占比更高,苦味氨基酸总占比更低,且大湖组呈鲜味的AMP及IMP含量为池塘组的1.24倍及1.54倍,而呈苦味的Hx及HxR仅为池塘组的62.74%及44.53%,结合感官评价可知,呈味物质的相互作用使熟制后大湖组鱼肉呈现鲜甜味。大湖组鱼肉中对气味呈负面影响的(Z)-4-庚烯醛、1-己醇等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及ROAV值更低,气味品质更佳。大湖组感官评价中质地、色泽、滋味、气味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池塘养殖,与上述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大湖养殖模式团头鲂的质地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熟制后鱼肉风味更适口,可作为一种更优的养殖模式进行推广,本研究为选取合适的养殖模式以提升“华海1号”团头鲂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华海1号”团头鲂 质地品质 营养品质 风味品质 池塘养殖 大湖养殖
【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5-28)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