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扶贫时代县域结对帮扶政策衔接路径——以河南省潢川县为例
2022-04-26分类号:F323.8
【部门】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学院 河南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
【摘要】结对帮扶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关键创新。后扶贫时代结对帮扶机制完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潢川县为案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剖析县域结对帮扶组织过程,并基于现存问题构建衔接路径。研究发现:脱贫攻坚时期,县域多元主体参与扶贫过程,通过稳定结对、持续帮扶等方式,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但目标考核导向下的个体脱贫成效聚焦,导致政策实施瞄准欠佳,引发扶贫资源配置倾斜及区域发展失衡。结合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特征,提出结对帮扶的“角色转型—信息化改造—体系重构”框架,依托“县—乡—村—组”多维尺度,构建乡村治理精细化目标导向的县域结对帮扶网格化管理体系,助推结对帮扶模式转换与政策衔接,促进后扶贫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后扶贫时代 结对帮扶 乡村振兴 网格化管理 政策衔接路径 乡村治理现代化 区域协调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U19041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8YJA840003);;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21-CX-027)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