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大通县生态网络构建
2022-04-25分类号:X321
【部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自然资源部城市国土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大通县生态源地,并基于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通过图论指数(IIC、PC)对整体及局部连通性进行评价,运用重力模型对生态廊道分级,最后采用生态网络结构指数对生态网络连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第一,生态源地规模较大,占研究区面积的51.89%,主要集中分布在大通县的北部和中部两侧。第二,网络闭合度(0.59)、线点率(1.82)、网络连接度(0.74)表明,大通县生态源地连接度较差,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连通性较好,应优先保护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节点。
【关键词】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阻力模型(MCR) 生态网络 西部河湟谷地
【基金】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F-2020-05-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1301)
【所属期刊栏目】特区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