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武汉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污染特征及清淤深度的确定

2022-04-05分类号:X52

【作者】杨俊  王祖辉  李昂  胡泊  
【部门】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武汉经济开发区 (汉南区)26 个重点湖泊中水质劣于Ⅳ类标准的湖泊有 16 个。研究武汉乌金港底泥中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分析确定合适的清淤深度,对该区域类似的小微水体污染防治及环保清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乌金港为例,通过 2 组实验分析乌金港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1)对乌金港 3 个点位 0~60 cm 深度的底泥进行分层采样,分析 6 种重金属 (铜、汞、砷、铅、镉、镍) 的分布规律,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分析评价。(2)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 3 个点位污染层 (0~15 cm)、过渡层 (15~30 cm) 和正常层(30~50 cm) 底泥中磷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解析实验分析底泥中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的释放规律。【结果】乌金港底泥重金属污染特性:重金属质量分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40~50 cm 重金属质量分数趋于稳定,50 cm 深度以下重金属质量分数接近土壤背景值或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地累积指数 (I_(geo)) 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多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均小于 40,风险较低。乌金港底泥中磷的污染特性:污染层、过渡层、正常层总磷质量分数呈现显著的递减规律;污染层和过渡层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质量浓度与总磷质量分数高于原上覆水,正常层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释放的可溶性活性磷与总磷均最低。【结论】乌金港底泥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污染层和过渡层,铜和铅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但处于低生态风险。为了更好地清除内源污染,综合分析底泥重金属和磷的污染特性,确定小微水体乌金港最优清淤深度为 40 cm。图 3 表 6 参 14
【关键词】重金属  磷  污染特性  清淤深度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8431)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