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试点经验的一般生态空间认知及其用途管制框架初探
2022-05-15分类号:X321
【部门】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成果,形成对“一般生态空间”的基本认知,通过梳理“三区三线”落地后面临的新困境,探索构建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一般生态空间位于自然生态空间范围,起到生态保护红线以外“缓冲区”的作用,其结构、格局和功能表现出干预性、破碎化和复合型特征;(2)一般生态空间在“三区三线”落地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管制规则粗放、模式扁平、机制僵化等新困境;(3)结合“两统一”职责,围绕“法律基础—基本原则—实施路径”三方面梳理了一般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框架的构建理念,提出了面向空间关系的延展性、因时因地制宜的精细化、践行两山理论的转向式三点创新视角。研究结论:本文首次界定了国内一般生态空间的内涵,但当前“三线”之外区域的管制思路并不明朗,应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动态跟踪、反馈和调整,建立更综合更立体更弹性的管控模式。
【关键词】一般生态空间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生态保护红线 “三区三线”
【基金】自然资源部重大项目(GHGZ20121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4200119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