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湘西喀斯特地区42年生湿地松-樟树人工混交林空间结构研究

2022-05-06分类号:S718.5

【作者】袁星明  朱宁华  周光益  党鹏  尚海  
【部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摘要】【目的】研究湘西石漠化地区湿地松-樟树人工混交林林分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为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与森林结构性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武陵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针对湿地松-樟树人工混交林,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林分整体的树种组成、径阶分布、林下更新、空间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1)群落中乔木共有14种,隶属于12科14属,湿地松、樟树是主要树种,相对显著度分别为72.78%、22.06%;重要值分别为43.47%、34.61%。林分中湿地松相对多度占比27.79%,其大径阶林木占林分总株数的24.9%,湿地松自然更新能力弱,但长势良好,是构成异龄林分中冠层树种的最主要林分;樟树相对多度占比50.13%,它中小径阶林木占林分总株数的45.88%,樟树的自然更新能力强,是构成异龄林分中绝大部分中幼龄林木组成结构。2)林下植物共有40种,隶属于30科40属;林下幼树更新株数与岩石裸露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灌草覆盖度呈负相关。3)林分的林木个体分布类型偏向于随机分布,各个树种处于中度混交与强度混交之间,林分整体处于中庸和亚优势状态,其中湿地松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4)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空间结构距离(FSSD)的值分别为67.38、61.04,此林分的空间结构较为良好。【结论】湿地松-樟树人工混交林经过42年的自然更新,林分整体向强度混交、异龄林和稳定群落演变发展,但是还未达到自然顶极群落水平,仍需要适当的人工经营管理。
【关键词】石漠化  林分组成  林下更新  空间结构参数  异龄林
【基金】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华南地区典型森林的退化机制与恢复技术”(CAFYBB2019SZ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间伐影响杉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根际调控机制”(2020M672524)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