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背景下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思路
2022-05-15分类号:X171.4;F205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国土空间变化的“干扰—响应”机理是其开展系统性、可持续性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本文探索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思路,为面向生态功能可持续的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韧性理论契合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风险应对性、要素治理系统性、干扰机理明晰性、多主体参与性和生态功能可持续性;流域国土空间韧性需考虑的因素可划分为基础因子、发展因子、主体因子、距离因子和功能因子;通过构建流域国土空间韧性研究框架,明确了自组织机制、失配机制、崩溃机制、边界机制及网络协同机制等关键机制;未来研究应注重基于适应性循环的流域国土空间韧性评价、尺度依赖界定、基于阈值的韧性机理阐释、关键主体行为参与响应及复合情景下韧性预测等。研究结论:韧性理论可为流域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系统修复及增强应对干扰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提供支撑。
【关键词】生态修复 流域国土空间韧性 研究框架 关键机制 阈值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258,U19A204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30448);湖南省自然资源科研项目(2021G01,2020-0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土地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