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配方施肥对黄栀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2-05-30分类号:S685.99

【作者】尹梦雅  杨艳  汤玉喜  李志辉  叶传财  秦平书  吴兴华  
【部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南方木本油料利用科学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福建省福鼎市农业农村局  南华国家森林管理处  凤凰县林业局  
【摘要】【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对栀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优化栀子幼苗施肥配比方案,为黄栀子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黄栀子实生苗进行土壤盆栽试验,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配比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栀子幼苗生长(株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和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CK比较,各施肥处理的株高、地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T7(N3P1K3)较大,较对照提高了65.73%、18.24%;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7最大,总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03.27%。除丙二醛外,各处理的生理指标也均有所增加,其中T7最为显著,叶绿素含量较CK提高了99.00%;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比CK分别提高了32.59%、44.0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比CK分别高出了26.45%、35.02%;丙二醛(MDA)含量则有不同程度下降,T7含量最小,较对照降低了15.14%,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关系。根据隶属函数综合排序来看,各处理均比对照组CK大,其中最大值是T7。【结论】合理的氮磷钾配比施肥可以提高幼苗的光合能力、营养代谢物质的吸收和抗氧化能力,促进黄栀子幼苗的生长。综合来看,本试验中T7的处理效果最好,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每株3.0、0.8、1.2 g。
【关键词】黄栀子  氮磷钾配比  生长指标  生理特性
【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大标志性创新示范工程项目(2019XK2002);;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2020ZYT002);; 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20RC4026)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