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沙市道路绿化带滞留PM_(2.5)的能力

2022-05-18分类号:X513;S731.8

【作者】陈雅真  梁小翠  闫文德  徐祎晨  蒋行健  
【部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市森林生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亚热带森林生态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研究道路绿化带不同植物 PM_(2.5)滞留量并比较不同配置模式 PM_(2.5)的滞留能力,为城市绿化树种的筛选和城市生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长沙市韶山路道路绿化带 13 种常见道路绿化植物,通过微孔滤膜称重法等研究长沙市道路绿化带单位叶面积、单株、单位绿地面积滞留 PM_(2.5)能力,比较乔灌、灌木纯林、乔灌草、灌草、乔乔灌、乔木纯林配置模式下的滞尘能力,并在 R 4.0.2 软件中使用 Ward. D 方法按欧式距离对 13 种植物在单位叶面积滞留 PM_(2.5)能力、单株滞留 PM_(2.5)能力、单位绿地面积滞留 PM_(2.5)能力 3 个尺度综合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 PM_(2.5)滞留量的变化范围为 10.39 ~ 427.12 mg·m~(-2),沿阶草对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罗汉松次之;在单株尺度上,滞留能力的变化范围较大为 0.03 ~ 16 000 mg·株~(-1),石楠和罗汉松对 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酢浆草 PM_(2.5)滞留量最低;从单位绿地面积植物对 PM_(2.5)的滞留能力来看,PM_(2.5)滞留量的变化范围为 10.00 ~ 500.00 mg·m~(-2),罗汉松对 PM_(2.5)的滞留能力最强,酢浆草和荷花玉兰滞留PM_(2.5)能力较差(10 ~ 40 mg·m~(-2));不同配置模式下,植物滞留 PM_(2.5)能力依次为:乔灌>灌木纯林>乔灌草>灌草>乔乔灌>乔木纯林;聚类分析发现石楠、罗汉松滞留 PM_(2.5)能力较强,其中罗汉松滞留 PM_(2.5)的综合能力最强。【结论】道路绿化带同一植物不同尺度、不同植物、不同配置模式滞留 PM_(2.5)能力存在差异,优化植物配置可以增强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滞尘效应。
【关键词】PM_(2.5)滞留量  单位叶面积  单株  单位绿地面积  配置模式  聚类分析
【基金】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1ZK4226);;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8B171);; 湖南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XLK2016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410,30571487);; 林业生态站等监测运行补助项目(XLKPT201713)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