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
2022-06-23分类号:S795.9
【部门】江西农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竹子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索林地覆盖措施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为减少竹林覆盖对环境的影响及探寻高效低碳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发热物质(新鲜鸡粪7.50 t·hm~(-2)、枯饼3.75 t·hm~(-2)、麦灰45.00 t·hm~(-2))、3种谷壳层厚度(15、25、35 cm)和3种覆盖前林地补水量水平(浇水至湿润土层10 cm、15 cm、20 cm),采用考虑交互作用的L_(27)(9~(13))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雷竹林冬季覆盖试验,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定期测定土壤CO_2排放速率。【结果】雷竹林覆盖期(11月25日至3月16日)内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变化,林地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影响显著;谷壳层越厚,土壤CO_2排放速率越高,15、25和35 cm 3种谷壳层厚度之间土壤CO_2排放速率差异极显著;覆盖前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层10 cm时,土壤CO_2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湿润土层15 cm和20 cm;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动态,鸡粪作为发热物质时土壤CO_2排放峰值出现在第3周,且峰值较高,并在第10周又出现小幅上升,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的排放峰值出现在第5周。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3个覆盖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影响显著。【结论】雷竹林林地覆盖增加了土壤CO_2的排放量并改变了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麦灰或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25 cm,覆盖前对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壤15 cm左右的林地覆盖模式,可以降低土壤CO_2的排放峰值和排放量。
【关键词】雷竹林 覆盖 土壤CO_2 排放速率 动态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04B01);; 江西省林业局林业科技创新专项([2019]02);; 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2ACBL21019)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