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2022-05-15分类号:F127
【部门】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摘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是当下我国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资源带、产业带、城市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协调性均衡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试图揭示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现状,主要结论如下:(1)协调性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旨在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和融合性,进而提高区域要素的配置效率;(2)在省际层面上,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3)在地市级层面上,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差异巨大,各个分指数总体呈现出下游向上游逐渐递减的趋势;(4)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未来本地区需要更加注重跨区域协同合作,将共同富裕作为根本落脚点,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构建跨流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持续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关键词】协调性均衡发展 空间异质性 熵值法 长江经济带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7JZD024);;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1451);; 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JC202017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A054);;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003)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