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之谜——源于“家庭老年照料”还是“啃老”行为?
2022-05-29分类号:F249.2
【部门】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摘要】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实证检验适龄劳动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结果发现,“啃老”会阻碍适龄劳动人口参与劳动,“家庭老年照料”则会提升个体的劳动参与率,根据边际概率计算,“啃老”造成的负向影响更为严重。城乡分类研究显示,农村“啃老”问题危害更深,表明“啃老”并不是富裕家庭中的独有现象,已呈现出“逐底竞赛”之势。家庭分类研究显示,“未婚无房贷”人群最易受“啃老”行为影响而降低就业意愿。这些结论一方面说明,当下部分适龄劳动人口中确实出现了“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不良之风;另一方面表明,低就业引力群体中的受迫性“啃老”现象正在迅速滋生。因此,关注此类人群的教育与发展是破解当下低就业困境的核心要务。
【关键词】家庭老年照料 “啃老”行为 劳动参与率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ZDA042)的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人口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