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保护类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探析
2022-05-28分类号:F327;TU982.29
【部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摘要】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聚落空间面临剧烈分化和重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有利于乡村转型发展。论文基于系统理论,梳理了特色村落农村居民点空间系统形成机制,提出“遵循有序性—延续精神性—落脚物质性”的重构框架,并以贵州省江口县坝梅村为例,选用规模指数、基因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解译了村域居民点系统内、外部特征,提出重构模式。研究表明:(1)行为主体、文化基因及民居建筑构成坝梅村居民点内部系统,并分别呈“多元主体行为诱发空间变化、文化基因丰富但延续较差、用地结构与功能多样化”的特征;(2)坝梅村居民点系统外部特征体现在外部环境对居民点起约束和导向作用,表现为距离点状、线状基础设施及河流越近,村域居民点数量、规模越大;(3)基于特征认知和重构框架,按照“分区—分类”方法,划分了核心区、重点区、提升区和保育区4种治理区以及完好型、受损型、缺失型、失真型4类民居提升类型,并提出了自组织和他组织2种模式下的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为推动特色村落空间治理与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重构 外部性 内部性 坝梅村
【基金】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191101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16,41661041)~~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