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时空变化及重要生态保护空间识别

2022-04-25分类号:X171.1

【作者】林瑒焱  徐昔保  
【部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合理的生态保护空间管控可以有效权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重要生态保护空间是区域中最具有保护价值的优质生态产品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快速城市化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利用CASA、RUSLE等生态模型、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等价值估算方法,估算分析长三角2000—2017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时空变化格局,采用STARS突变检验,结合自然保护区,尝试提出基于GEP的区域重要生态保护空间识别方法,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GE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2000年4.6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7.12万亿元,分别为同年GDP的2.06、0.36倍。(2)三大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服务占比最大,分别占2000年和2017年GEP总值的89.1%、64.9%;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2000年占GEP总值比例分别为9.60%、1.33%,2017年分别提升至20.83%、14.31%。(3)GEP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平原和沿海区域的单位面积GEP偏低,而山地丘陵地区较高。(4)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保护空间占国土空间面积的12%,其中,江苏、安徽、浙江和上海分别占国土空间面积的11%、12%、13%、13%,与生态保护红线具有较好的空间耦合。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保护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长三角地区  STARS突变检验
【基金】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20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1296)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