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非农就业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了吗?

2022-03-15分类号:F249.2;F323.6

【作者】孙大鹏  孙治一  于滨铜  李阳  
【部门】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已经成为常态,对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基于体验效用假设,构建了工农要素流动下农村居民的幸福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农村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机制与情境。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在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幸福感提升,但却存在一定的"伊斯特林悖论"关系,即短期非农就业能够显著促进幸福增长,但长期非农就业对幸福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甚至出现停滞或反向抑制状态;其内在机制主要在于非农就业过程中农村居民的需求层次逐渐由生存需要转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但长期非农就业并不能显著提升外出务工农村居民的社会地位感知;非农就业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促进效应,在本地非农就业和跨省流动的就业情境下更为显著,在女性群体、高中层次受教育程度群体中相对更高,且伴随农村居民的年龄增长呈现边际递减规律。基于此,文章提出创造本地就业市场、关注非农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变化、加强非农就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启示。
【关键词】农村居民  非农就业  伊斯特林悖论  幸福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基于目标导向的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研究”(编号:7184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与风险交流策略研究”(编号:71633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领导力机制及效应研究”(编号:21BSH05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1XNH119)
【所属期刊栏目】南方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