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民主包干制”: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
2022-03-25分类号:D422.6;F320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建设有效且成本合理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命题。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主要采取项目制的供给方式,表现出“制度内自上而下”的行政理性特征,而这难以克服农民不合作的治理难题,陷入公共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基于此,地方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制度激励,将公共品供给中的“预算外协商成本”包干给受益农户,生成了“民主包干制”,塑造了制度内与制度外协同供给的制度安排。通过构建村社责任共同体与公共利益的再造机制、村庄内生性资源的激活机制、协商民主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机制,“民主包干制”得以将公共品供给中外溢的协商成本内部化,厘清了国家与农民的责任边界,有效承接公共财政资源,提高了公共品供给效率。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供给 民主包干制 乡村建设 协商成本 乡村治理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小农户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生性发展路径研究”(18BSH040)
【所属期刊栏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