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口黑鲈开口摄食与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期消化系统发育特征

2022-01-30分类号:S965.211

【作者】李武辉  孙成飞  董浚健  杨超  胡婕  田园园  叶星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湖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本研究利用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和研究了2—30日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仔鱼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1)℃条件下,0~4日龄仔鱼消化道初步分化,为内源性营养期。4~6日龄仔鱼消化道逐渐分化形成食道、胃和肠,胃和肠黏膜褶形成,肝胰脏细胞团出现,仔鱼具备基本摄食能力,进入混合性营养期;10~16日仔鱼消化道和消化腺结构分明,胃、幽门盲囊、肠道紧密排列,肝脏和胰脏独立,进入外源性营养期。此阶段后可逐步转食人工配合饲料;20~30日仔鱼胃腺发达,胃和肠道出现次级黏膜褶,幽门盲囊黏膜褶显着增多、增长,肝脏逐渐出现脂肪积累区,胰脏可见酶原分泌颗粒,肝胰脏组织结构近似成鱼。扫描电镜显示,30日仔鱼胃部内表皮具有丰富的网状黏膜褶,胃小凹间分布着密集的分泌孔;幽门盲囊和肠道内表面结构相似,无固定形态的黏膜褶上布满黏液细胞和分泌孔。20日龄后仔鱼具备转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能力。此外,在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过程中,部分死亡个体的胃肠组织表现出腔体扩大或皱缩,内表皮无成型的黏膜褶或黏膜层脱落,胃和肠道组织损伤。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仔鱼开口和转食人工配合饲料条件的优化提供组织学基础资料。
【关键词】大口黑鲈  消化系统  组织学  扫描电镜
【基金】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20TD23);; 农业农村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9A01)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