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遮荫下12种光伏阵列结构的输出特性研究
2022-03-25分类号:TM615
【部门】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省光电检测技术工程实验室
【摘要】该文采用工程简化模型,对串联(S)、并联(P)、串并联(SP)、全交叉连接(TCT)、桥连(BL)、蜂窝(HC)、串并联全交叉连接(SP-TCT)、桥连接全交叉连接(BL-TCT)、蜂窝式全交叉连接(HC-TCT)、桥连接蜂窝式连接(BL-HC)、NS连接以及OEC连接等12种4×4及6×4光伏阵列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有阵列结构中,输出功率最大的是P结构,最小的是S结构;光伏阵列的功率损耗大小依赖于阴影的模式。全互通连接结构可减少局部遮荫对阵列输出功率的影响;分散的阴影有利于提高阵列输出功率;遮荫方式与阵列规模的改变都会影响输出功率的大小与特征。对称的阵列对于非对称阵列可能有更大的优势抵抗阴影的影响。该研究为光伏电站建设时阵列结构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光伏阵列 阵列结构 阵列规模 局部遮荫 输出功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64027,62065014);; 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EW201908442,EW201980090)
【所属期刊栏目】实验技术与管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