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协调的集约化农区县域耕地健康评价——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2022-01-07分类号:F323.211
【部门】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 研究适用于集约化农区县域尺度的耕地健康评价方法,为指导县级耕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系统观构建了以耕地本底宜耕性、产品可接受性及环境可承受性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数和法、最小限制因子法,计算得各子系统对应指数;借助系统协调性分析模型评价县域耕地健康状态,分析各子系统状况、子系统间的协调性程度及综合协调性水平高低,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典型区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 1)曲周县耕地系统的协调性整体状况较差,其中中部及东部区域系统不协调明显,以曲周镇为代表的地区协调性处于高等综合水平,但面积仅占曲周县耕地总面积的10.1%。2)全县耕地本底宜耕性较好,受土壤质地等要素限制,较差耕地主要集中在东南区域,仅占全县耕地的12.07%。3)全县耕地输出产品可接受性从优至差占比依次为37.32%、36.27%和26.40%,其中白寨镇、南里岳乡等乡镇粮食生产处于弱稳定状态。4)在耕地总体环境风险较小的同时,呈现出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伊庄乡环境可承受性差的耕地面积占比可达本区域耕地面积的61.33%。[结论] 文章构建的基于系统协调的耕地健康评价框架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可有效识别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综合反映耕地健康状态及其在县域尺度内的空间分异情况,丰富了耕地健康评价方法研究,可为县域耕地健康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可依据评价结果选择县域耕地健康提升路径,针对性采取退耕、休耕等措施,落实国家耕地休养生息规划。
【关键词】土地利用 耕地健康 协调性分析 集约化农区 曲周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华北集约化农区耕地多功能质量演化过程机理与调控——以河北曲周为例”(4177156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