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水足迹视角下京津冀县域粮食作物水土资源匹配格局

2021-12-02分类号:S31

【作者】夏文雪  张兵  何明霞  崔旭  
【部门】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农业水土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探明京津冀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方法]从水足迹的视角出发,分析了1980—2018年京津冀县域5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薯类)的产量、播种面积、水足迹、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水土匹配系数法及ArcGIS深入研究了1983、1998、2003、2016年水土资源匹配格局,并进一步剖析区域农业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1)当前京津冀水土匹配系数区间为[0.02,1.25],超出区间范围[0.281, 0.431];粮食生产格局与水土匹配系数空间格局均为“冀中南高、北部低”。(2)研究时段内,京津冀粮食总产量提高1.14倍,播种总面积降低19.28%,粮食单产量显著提高;灌溉提高粮食单产量,水土匹配系数与粮食单产量呈正相关。(3)1980—2019年京津冀五种作物蓝水足迹均值(136.64亿m~3)是绿水足迹均值(99.60亿m~3)的1.37倍,各作物水足迹变化不同,间接反映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4)京津冀水足迹总量提高2.45倍,耕地总量下降20.59%,水土匹配系数变大,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差,间接指示研究区域地下水开发程度高。[结论]京津冀县域水土资源匹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从当地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关注区域地下水超采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粮食作物  水足迹  农业生产  匹配格局  京津冀县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白洋淀生态补水对河岸带地下水影响的多元环境同位素示踪研究”(41971037);;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天津滨海湿地水循环及水环境研究”(15JCQNJC4420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