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的新阐释——基于国家知识的视角
2022-03-30分类号:D25
【部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摘要】理论界关于“举国体制”的历史沿革、内涵特征和实现方式等方面的成果颇丰,但较为缺乏对“举国体制”的理论化解释,尤其是“举国体制何以可能”这一问题。鉴于此,文章旨在通过国家知识的视角尝试对“举国体制”的成立条件提供一个理论支撑。具体而言,“举国体制”作为一种国家知识,其驾驭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通常表现为国家层面的系列路线、方针及政策等。进而,“举国体制”的可行条件有两点: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制度前提,二是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旨归。党的领导、公有制制度和人民立场共同构成了“举国体制”得以存在和长久实施的保障。通过回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发现“举国体制”始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时期,且有其自身的历史生成过程。
【关键词】“举国体制” 国家知识 公有制 人民立场 党的领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国家理论演进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1YJC790033);; 2021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泮林望菁”研究生创新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畛域的复归:一个思想史的视角”(2021FDMYC02)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与战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