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围封方式初期川西北高寒草甸的群落结构和稳定性
2022-02-15分类号:S812
【部门】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和湿地生态恢复与保育四川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探讨川西北高寒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禁牧、限牧(生长季禁牧+非生长季放牧)、草畜平衡管理下的高寒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栏外的退化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围封方式初期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稳定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确定适宜的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草畜平衡、限牧、禁牧3种围封管理初期,植物群落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等禾草为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9.14、13.52和8.17,而退化草地群落无绝对优势种,以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淡黄香青(Anaphalis flavescens)为主要植物种。2)围栏措施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禁牧管理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草畜平衡管理下群落物种多样性最低,而退化草地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稍高于限牧草地。3)各样地群落稳定性大小表现为限牧>草畜平衡>禁牧>退化,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地稳定性。4)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整体呈负相关关系,物种多样性主要受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影响,而群落稳定性则与优势种的稳定性密切相关。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综合考虑,禁牧和限牧管理是川西北高寒草甸植被恢复和重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川西北 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围封方式 欧式距离 物种重要值
【基金】四川省基本科研项目“不同围封方式川西北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稳定性研究(2020JBKY11)”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