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专利惩罚性赔偿构成要件的适用控制与解释进路

2022-01-10分类号:D923.42

【作者】周文康  费艳颖  
【部门】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摘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正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之后,当下的重点应是在民法典和专利法确定的框架内解决司法适用中的进阶性问题,并在法教义解释中推动制度落地。基于域内外双向视角,运用多种法律方法释明以“故意”为表征的主观要件并细化以“情节严重”为要义的行为要件,分析比较基数计算的不同方法、倍数确定的实践要素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适用关系。分析发现,基于利益衡量考量应将主观状态限定为“故意”并作出合理解释,发挥FTO(Free to Operate,专利自由实施分析)的作用以限制“故意”的适用范围。同时,在区分认定要素和赔偿要素的前提下对“情节严重”作出整体判断。在计算基数时合理考虑“差额利润法”的适用空间,在倍数确定时主客观双向考量实践因素,并将法定赔偿定位为纯粹的补偿性赔偿。解释论路径下构成要件的适用控制应当秉持积极审慎的司法原则,适时调适司法实践与专利政策的互动关系,实现要件之间的功能分隔与适法统一。
【关键词】专利惩罚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制度  构成要件  适用控制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1AFX002)
【所属期刊栏目】科技进步与对策
文献传递